近百年來,基礎科學的進步,對於不可言和不可數的連續體課題,特別是拓樸學,有不少新的體知和進展。它讓科學家在非常謙恭和保留的心意之中,可以肯定:不論學術科技如何進步,它永遠不能解決宗教和人心的問題。也就是說,愛因斯坦不會比每一個聰明的農夫更瞭解上帝。科學理論的推進,本質難免功利主義。但是讓科學家多次去重新閱讀例如古文觀止,他們一樣能感受到所有的文章,仍然充滿慈祥公正、悲天憫人的情懷。

迷信當然要嚴格評擊和約束。但是有正法的宗教,對社會安定的貢獻,卻應該加以讚揚。部分道教學人認為道教和佛教之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對待生和死的態度。道教傳遞信眾,人應該要怎麼走在現在人生之路上;通過修煉達到不死,長生不老,不必是解脫,而是永遠享受人生的豐盛和喜悅。事實上,走在現在人生之路上是八正道;永遠享受人生的豐盛和喜悅是法喜充滿。正法的宗教都相信真理必然無所不包,只要信任自己相信的真理,心中自能無憂;生命可以與真理同在,只要符合自己相信的真理,心中自能無懼;必須走在符合智仁勇的各自表述之正道上才能看見真理,只要力行自己受教的正道,心中自能無惑。

大乘佛教的八正道又名八聖道,即八條聖者的道法。包括: 一、正見,即正確的知見。 二、正思維,即正確的思考。 三、正語,即正當的言語。 四、正業,正當的行為。 五、正命,即正當的職業。六、正精進,即正當的努力。七、正念,即正確的觀念。 八、正定,即正確的禪定。 修此八正道,可證得阿羅漢果位。「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原本是一家」。《性命圭旨》法輪自轉的內丹修煉,與大乘佛教的八正道在實質上有相當的關聯。

由法輪自轉到出離苦海,《性命圭旨》總結前人的成就,融合儒、釋、道思想於一爐,將道教內修的秘訣完整、系統、直觀地表現出來。元卷總論其旨,包含《大道說》、《性命說》、《死生說》等二十餘篇。亨,利,貞三篇每篇三節,共九節,講述內丹修煉口訣。依次為:一、涵養本原救護命寶;二、安神祖竅翕聚先天;三、蟄藏氣穴眾妙歸根;四、天人合發採藥歸壺;五、乾坤交媾去礦留金;六、靈丹入鼎長養聖胎;七、嬰兒現形出離苦海;八、移神內院端拱冥心;九、本體虛空超出三界等口訣。每一口訣都配有精美圖畫,圖示經脈穴位也都比較準確,是內丹書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為歷代學道之士在所必得的一部寶典。

起修時,學人必須在自身經脈穴位中自轉法輪,經過長期的修煉,最後終能出離苦海,乃至超出三界。在此內丹修煉的過程中,兩個最重要的處所就是祖竅和氣穴。隱喻是詩和文學之重要深意,丹道的隱喻更多。雖然《性命圭旨》配有精美圖畫,圖示經脈穴位,但是文中指出這兩個處所,非口、非鼻、非心、非腎、非肝肺、非脾胃、非臍輪、非尾閭、非膀胱、非谷道、非兩腎中間一穴、非臍下一寸三分、非明堂、非泥丸、非關元、非氣海。而是在玄之又玄,天人合發的玄牝之門處。採用丹道的隱喻,《性命圭旨》的內涵為:

一、涵養本原救護命寶:本原和命寶不是器官、氣功和能量,而是向道之心和成道之志。人身本具道性,要善加反省,勿使迷失。學人首要認識自我,有正確的觀念。

二、安神祖竅翕聚先天:要以沉靜之心,體求法輪自轉之一竅,無所從來,亦無所往。若果得知,即成正見。

三、蟄藏氣穴眾妙歸根:潛心蟄藏於無轉無不轉,無為無不為的生生不息之穴,回歸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的天地之始和萬物之母。如此安定,即成正定。

四、天人合發採藥歸壺:天人同於緣起變化空之理,採得天人同理之大行大藥,歸壺煅煉,以成勤苦正業。

五、乾坤交媾去礦留金:有所求的修練如瓦礫,志節高遠的靜思如黃金。於天人交戰、道魔相爭時,順天存德,捨身從道,以為正精進。

六、靈丹入鼎長養聖胎:恆其德,累積火候。真積力,久則入。聖胎長養,大器緩成。

七、嬰兒現形出離苦海:難以隨處做主,出入自在稱為嬰兒。道體初成,尚難隨處做主,出入自在。但是身心解脫,氣定神閒。

八、移神內院端拱冥心:要在清虛謙卑、沒有干擾、沒有名聲之中,持續提昇輕安圓融,到無為處無不為的境界。

九、本體虛空超出三界:此時已進入宗教中非語言文字能傳達之神秘境界。一方面了解真理必然無所不包,生命可以與真理同在,必須走在符合智仁勇的各自表述之正道上才能看見真理,一方面了解「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有物渾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真理與我,本體虛空,超出三界。

高深的境界,非簡單的筆墨可以形容。證道的境界,更是無法敘述。因應九品眾生的根器,大乘佛法之菩薩道修持轉的是大法輪,《性命圭旨》之修持轉的是自(小)法輪。印順導師說:「大小兼暢」。根據上述簡短的比較,又根據吾人對儒家的熟悉,可以結論說八正道是儒、釋、道三教共通的正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as20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